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动态 >> 正文

文法系调研山东实践活动系列报道(七)——保护世界文化遗产大运河济宁段

日期:2015-09-10

历史上称济宁“南控江淮,北接京畿”、“闭则锁钥,启则通关”,因而济宁是京杭大运河通畅与否的关键。2014年,大运河济宁段与中国大运河一起成功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济宁拥有了包括“三孔”在内的两处世界文化遗产。92日,调研团一行到达济宁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调研团一行首先前往大运河济宁段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办公室,在那里,调研团成员见到了运河遗产委员会副主任高秀丽。高主任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大运河申遗的每一步。大运河济宁段里的每一个故事、每一处历史、每一部分工作,也都是通过她传递给参与申遗评选工作的国内外专家,让更多的人了解古运河。谈起大运河的发展历程,尤其是大运河济宁段,她更是侃侃而谈。她讲到:“大运河的申遗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虽然充满了艰辛,但是能作为大运河申遗工作的参与者、执行者,真正成长为一个名副其实的申遗使者,却是一件非常值得骄傲和自豪的事情。大运河申遗成功更是团队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每个人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调研团成员向高主任询问了有关大运河济宁段的其它问题,高主任耐心地讲解。她希望每个人都能成为大运河的积极宣传者,传递正能量,使大运河文化真正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当问及在大运河申遗过程中带给自己哪些感触时,高主任动情地讲道:“我们应该从内心深处认识到,任何事情都是不分大小的,只要我们下定决心去做一件事情,就应该全力以赴,以一种不求回报、不计报酬的心态去面对,而且我相信只要是全心全意的付出就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在听完高主任的讲述之后,调研团成员徐群群感慨道:“像高主任这种热爱本职工作、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努力发挥着光和热的工作者是我们每个人学习的榜样,为她这种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点赞。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一定会立足本职,努力学习,不断发展自己、完善自己,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奉献自己的力量。”

随后,调研团前往济宁市博物馆,博物馆从来都是一个城市历史文化积淀的缩影。千百年来,古城济宁与大运河相依相伴,相映生辉,运河给古城带来生机和活力,古城又给运河染上了浓郁的人文气息。博物馆内陈列的众多文物则是对当时繁华的济宁最强有力的见证。

济宁城北被称为“水脊”的南旺镇是运河全线海拔的最高点,因地势高亢经常断流。修建的南旺分水枢纽是济宁运河段拥有全线科技含量最高的“心脏工程”,形成了“三分朝天子,七分下江南”的分水奇观。92日下午,调研团成员前往调研的最后一站——汶上县南旺镇,实地察看古运河遗址,如今的古运河河水已经干涸,部分古建筑正处于维修状态。在遗址附近,调研团成员就地采访了当地居民并发放了相应的调查问卷。提起古运河,尤其是南旺镇这一段,当地居民可谓是如数家珍。

通过在济宁的调研,队员们深深地认识到:保护运河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只有逗号,没有句号。每个人都应把保护传统文物的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为保护和传承运河文化的使者,努力把大运河这份厚重的文化遗产、人类的共同财富保护得更好,让运河遗产真正活起来。(文:孙欣图:徐文杰)